国学经典起名

高姓的来源

高姓的来源


高姓的来源

一、来源有四。

1、出自高夷族。

相传黄帝时代已有高姓,高元为黄帝之臣,发明了房屋,为此而姓高。相传同时代的高阳氏颛项帝和高辛氏帝喾之后裔中也有高姓,但是4000多年前的这段高姓渊源无稽可查。在夏商时期,活跃在鲁豫大地上一支以鹄为图腾的高夷氏族,鹄就是白天鹅,高夷属于东夷族。东夷族的先祖是高辛氏帝喾,因此,高夷或许直接出自高辛氏。高夷最早居住在今山东莒县一带,随东夷族入主中原而向西、向南迁移,到商朝时期,高夷已经进入了河南北部。公元前1046年,周武王灭商,高夷位于周朝的东面,为周的属国.史称高句骊,也是后来东北的高句丽。春秋以后,高夷逐渐向东北迁移,处于冀北至辽东一带。这支高姓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。这支高姓到唐朝以后,主要向西北迁移,其中一部向东北,再而进入朝鲜。

2、源自姜姓。

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,封姜太公为齐王,太公六世孙食邑于高,此为高夷曾居住过的地方,古址在今山东禹城,称公子高。公子高之孙高傒为齐国大臣,在齐桓公称霸中立有大功,成为高姓历史上的名人。其后裔是高姓群体中最重要的一支,高傒成为当代渤海高氏的始祖。

3、姜姓高氏。

是齐桓公后裔公子祁之后,公子祁字子高,其后裔以祖父的字为氏。姜姓高也有3000年的历史。

4、出自外族的改姓。

外族基因流入高姓群体的事件从汉朝时已经发生,重要的有汉朝的匈奴句王宜冠侯高不识之后,金时女真人纥石烈氏、纳兰氏均改为高姓,清时满洲八旗姓高佳氏、赫舍里氏、佟佳氏、郭洛罗氏等氏族集体改姓高。这些外族与汉族长期混居后逐渐同化为北方汉族的高姓。

二、迁徙分布,聚集地

春秋战国时期,高氏主要活动在华北地区,其中一支在战国后期,楚国灭越后,经吴越之地,进入楚国,最终到达海南。秦汉时期高姓的足迹已经遍布于华北、陕甘宁以及中原地区。东汉末期是高姓的鼎盛时期,在山东地区形成了历史上最著名的渤海高姓。西晋时,高姓主要向北和东北迁移。南北朝时,高姓因北齐的灭亡而被迫移民陕南和西蜀。隋唐时期,高姓主要的活动地仍在长江以北,但继续向四川和江浙地区迁移。五代宋元时期,高姓大批移民于江南各地,尤其是江浙地区。明末清初高姓进入了台湾。

宋朝时期,高姓大约有89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1.15%,排在第十五位。安徽为高姓的第一大省,约占全国高姓总人口的15.6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、河北、陕西、河南、四川五省,这五省高姓占高姓总人口的62%,其次分布于山西、湖北、浙江,这三省的高姓又集中了20%。全国以皖、豫、陕、冀为中心,向东北、西北、东南放射的高姓分布带。

明朝时期,高姓大约有93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1%,为明朝第十九位姓氏。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%,高姓人口基本没有增长,远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。山东为高姓第一大省,约占高姓总人口的18.8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、江苏、浙江三省,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44%,其次分布于山西、江西、甘肃、河北,这四省的高姓又集守了29%。宋元明期间,高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,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和西北迁移,特别是向江、浙、赣地区移民。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、江浙赣、陕晋三个高姓人口聚集地区。

三、郡望堂号

【郡望】

渤海郡:西汉时置郡。此支高氏,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。

渔阳郡: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。以渔水之阳得名。高隐、高瞻之后。

广陵郡:汉时置。此支高氏,为吴丹阳太守高瑞曾孙高悝之后。

河南郡: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。此支高氏,为鲜卑族高氏之后开基。

辽东郡: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所建郡。高瞻之后。

【堂号】

"厚余堂":孔子弟子高柴,做费城宰(今之县长)。孔子评他:"柴也愚"。朱熹注"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"。《词海》:愚,纯朴也。

"渤海堂":唐朝时高固、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;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。

高姓堂号还有"渔阳堂"、"辽东堂"、"广陵堂"、"河南堂"、"有继堂"、"供侯堂"等

四、高姓血型

高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:O型占32.7%,A型占28.4%,B型占29.7,AB型占9.2%。

五、当代高姓的分布

当代高姓的人口已达l200余万,为全国第十九位姓氏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98%。从明朝至今600年中高姓人口由93万激增到l450余万,增长达14倍之多,高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,自宋朝至今1000年高姓人口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、河北、河南三省,大约占高姓总人口的31.7%,其次分布于江苏、黑龙江、安徽、山西、辽宁、湖北六省,又集中了24%。山东居住了高姓总人口的14.4%,为高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渤海湾、中原、东北三块高比率的高姓聚集中心。在近600年间,高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,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、华北的回迂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,同时,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。()

高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在华北、东北、华东地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。在山东大部、冀京津晋、辽吉黑、内蒙古大部、陕甘北部、甘肃西部、江苏北端,高姓在人群中的比例是1.4%以上,有的达到3%,这部分高比例的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面积的25.2%,居住了大约47%的高姓人群。在内蒙古东北角、甘肃大部、陕甘宁南部、青海东部、四川大部、重庆北部、鄂豫皖、苏浙大部、湘赣北端、福建东部台湾、云南南部、新疆西北,高姓在当地人群中的比例在0.7%一1.4%之间,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30.5%,居住了大约40%的高姓人群。

发布时间:2023-12-30

本文标签: 来源

本文链接:http://m.51sio2.cn/article/sno3spkyu2x87.html

版权声明:国学经典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删除!

谢姓的来源


谢姓的来源

谢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出自任姓: 史书中记载黄帝时代已有12个重要的姓氏,任姓为其一,谢姓为任姓的分支。 夏朝时,谢国处在今河南唐河县西北,虽为伯爵诸侯,但国小势
时间:2023-12-13 ► 详细

范姓的来源


范姓的来源

范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出自祁姓。 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,历夏商,进入西周初期改为唐公。周成王灭唐,以封弟叔虞,史称唐叔虞。迁唐公于杜,至周宣王时杜伯无罪被杀。其
时间:2023-11-26 ► 详细

公西姓的来源


公西姓的来源

公西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一。 1、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公族季孙氏的支系。 据史籍《姓氏寻源》记载,公西氏复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三大贵族姓氏之一的季孙氏家族,是季孙氏
时间:2024-01-10 ► 详细

白姓的来源


白姓的来源

白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五。 1、出自古人白阜。 相传出自炎帝大臣怪义的儿子白阜,自阜也为炎帝之臣,为神农氏通水脉,其后有白氏。这支白氏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,但白阜的后裔一
时间:2023-12-07 ► 详细

言姓的来源


言姓的来源

言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源于姬姓。 出自春秋时期吴国言偃之后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。 2、源于姬姓,出自韩国先祖韩桓叔之后,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。 据史籍《潜夫论》、
时间:2023-11-29 ► 详细

笪姓的来源


笪姓的来源

笪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二。 1、出自地名,“笪”为建州的一个郡,后来改称建安,指的是现在福建省建瓯县周围一带。 据《姓考》载:“今建州,句容多此姓。”在史书中有关于“笪
时间:2024-01-18 ► 详细

哈姓的来源


哈姓的来源

哈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二。 1、汉化改姓为氏 源于蒙古族 源于回族,出自赛典赤·赡思丁·乌马儿的后裔 源于女真族,出自明朝末期海西女真(水达达女真扈伦四部)之一的哈达部 源于满
时间:2024-01-10 ► 详细

邱姓的来源


邱姓的来源

邱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四。 1、源出姜姓。 炎帝生于姜水,在今陕西岐山县西,因以水命姓为姜。炎帝裔孙伯夷,号太岳,虞夏之际辅佐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吕,今河南南阳西,侯爵,复
时间:2024-01-05 ► 详细

柴姓的来源


柴姓的来源

柴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二。 1、系自姜姓。 春秋时齐文公之子公子高,公子高之孙傒以王父名为高氏。高侯十代孙高柴,字子羔,卫大夫,为孔子弟子,高柴之孙举又以王父名为柴氏。
时间:2024-01-10 ► 详细

危姓的来源


危姓的来源

危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二。 1、源出于三苗族。 相传上古时帝尧因儿子丹朱行为不检,故而把帝位禅让给舜。当时居住在河南南部至湖南洞庭湖、江西鄱阳湖一带的三苗部族比较强大,
时间:2024-01-16 ► 详细

强姓的来源


强姓的来源

强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出自姜姓,是上古炎帝的后代。 春秋时,齐国公族中有个叫公孙强的,他的后人以祖上的名字为姓,称强姓。郑国大夫强鉏即公孙强裔孙,其后自此皆姓
时间:2023-12-23 ► 详细

屈姓的来源


屈姓的来源

屈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夏代时有屈骜,曾经被夏王启讨伐。他是屈氏的祖先。 2、以封地命姓,出于芈姓,其始祖是春秋时楚国莫敖。 春秋时,楚武王的儿子瑕,官至莫敖,位
时间:2024-01-05 ► 详细

成姓的来源


成姓的来源

成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五。 1、支出自芈姓。 春秋时楚国国君若敖之孙令尹子玉,号成得臣,其后裔以成为氏。 2、出自姬姓。 系周文王之子郕叔武之后,叔武以伯爵封于郕,古国在今
时间:2023-12-10 ► 详细

伏姓的来源


伏姓的来源

伏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二。 1、出自风姓 上古世太昊年间伏羲氏的后裔。伏羲氏苗裔,有的用“伏”作为自己的姓氏,遂成伏姓。伏姓也是宓姓,宓姓也是伏姓,古代伏、宓两姓通用。
时间:2023-12-02 ► 详细

霍姓的来源


霍姓的来源

霍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源出真姓。 真,又可作箴,为黄帝之二十五子的十二姓中的一姓。《世本》称:霍国,真姓。夏商诸侯,故地在今山西霍州东南。直至商末为周所灭,西
时间:2023-11-29 ► 详细

鄢姓的来源


鄢姓的来源

鄢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七。 1、源于妘姓,出自远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第四子求言,属于以国名为氏 。 相传帝颛项的玄孙名陆终,生有六子,第四子名叫求言。在夏王朝时期,求言的
时间:2024-01-20 ► 详细

殳姓的来源


殳姓的来源

殳[shū]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出自姜姓,出自炎国学经典农氏的后裔伯陵之子,属于帝王因功获赐的姓氏。 相传,炎国学经典农氏的子孙伯陵,同民人吴权的妻子阿女缘妇一见钟
时间:2023-11-20 ► 详细

柯姓的来源


柯姓的来源

柯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四。 1、出自姬姓。 春秋时吴公子柯卢之后,因氏。吴公子柯卢,一作柯芦。 2、出自姜姓 。 柯姓,春秋时齐太公之裔。齐大夫食采于柯泽,故地在今山东东阿
时间:2023-11-29 ► 详细

井姓的来源


井姓的来源

井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五。 1、出自姜姓 是炎帝的后代,取吉利的意思作为姓氏。井是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之一。有取之不尽的意思。 2、出自姬姓 周公四子邢侯之后.见杨宽《西周史》
时间:2023-12-02 ► 详细

牧姓的来源


牧姓的来源

牧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源于春秋,以封地为姓。 据《路史》载,春秋时期,周武王的同母少弟、卫国大夫康叔被封于牧(今天的河南省淇县南部),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地名
时间:2023-12-12 ► 详细

班姓的来源


班姓的来源

班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五。 1、源于芈姓,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若敖的后代斗班,属于以传说为氏。 若敖的儿子名叫斗伯比,斗伯比的儿子名叫令尹子文。 2、源于子姓,出自春秋时期宋
时间:2023-12-08 ► 详细

雍姓的来源


雍姓的来源

雍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三。 1、出自姬姓,以国名为氏。 西周初周朝刚建立时,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,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,被封于雍地,就是现今河南省泌阳县一带。这位王子又封
时间:2023-12-26 ► 详细

盖姓的来源


盖姓的来源

盖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四。 1、源于姜姓,出自战国时期齐国公族大夫王欢的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 战国时期,齐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叫王欢(王子欢),他因功受封于盖邑(暐邑,今
时间:2023-11-25 ► 详细

蔺姓的来源


蔺姓的来源

蔺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一。 1、源于姬姓,出自春秋时期晋献公后裔韩康的封邑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 春秋时期,晋献公姬佹诸将自己的的小儿子姬成师封于韩地(今陕西韩城),由
时间:2023-11-27 ► 详细

桓姓的来源


桓姓的来源

桓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五。 1、源于姬姓,出自黄帝属臣桓常,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。 据史籍《姓氏考略》记载,黄帝有一个大臣名为桓常,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,称桓氏,
时间:2024-01-07 ► 详细

怀姓的来源


怀姓的来源

怀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四。 1、出自子姓,以邑名为氏。 据《中国姓氏大全》和《路史》载,春秋时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人以怀为氏。 2、出自姬姓,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,以邑名为氏
时间:2023-11-23 ► 详细

蒲姓的来源


蒲姓的来源

蒲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十。 1、来源于一种称为蒲草的植物。 东晋时期怔北大将军、冀州刺史蒲洪后改为苻洪的家中有一个水池,里面长了茂盛的蒲草。很多人看到以后都感到奇异,于
时间:2024-01-02 ► 详细

韶姓的来源


韶姓的来源

韶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二。 1、出自有虞氏,以乐曲名为氏。 上古舜为部落首领时,他的乐官作了一首名叫《韶》的曲子,优美动听《论语》中记载,孔子曾在齐国听了《韶》乐,“三
时间:2023-11-19 ► 详细

束姓的来源


束姓的来源

束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一。 1、出自妫姓,由疎氏所改。 据《晋书·束皙传》载,古代战国时,齐国有一个部族姓疎(古“疏”字的异体字)。汉代时候有个叫疎广的人,宣帝时任太子
时间:2024-01-07 ► 详细

糜姓的来源


糜姓的来源

糜姓的来源 一、来源有四。 1、源于姒姓。 出自夏王朝时期古糜子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 2、源于芈姓。 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的受封地,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。 3、源于芈姓。 出自春
时间:2023-11-20 ► 详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