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归一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妇产科病实用方》引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。具有健脾益气,舒肝养血。求嗣之功效。
名称先天归一汤
出处《妇产科病实用方》引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
功用健脾益气,舒肝养血。求嗣
先天归一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引王兵宪方。具有求嗣之功效。主治不孕症。
名称先天归一汤《古今医鉴》
出处《古今医鉴》卷十一引王兵宪方
功用求嗣
主治不孕症
犀灰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博济方》卷三。主治小便涩,尿道内痛。
名称犀灰散
别名蚕灰散《圣济总录》卷九十五
出处《博济方》卷三
主治小便涩,尿道内痛
泻白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小儿药证直决》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泻肺热,止咳平喘之功效。主治肺热喘咳证。症见气喘咳嗽,皮肤蒸热,日晡尤甚,舌红苔黄,脉细数。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、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。
名称泻白散
出处《小儿药证直决》
分类清热剂-清脏腑热
功用清泻肺热,止咳平喘
主治肺热喘咳
行湿滋筋养血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古今医鉴》卷十。具有益气养血,除湿通痹之功效。主治遍身行痛,乃气血两虚,有火有湿。
名称行湿滋筋养血汤
出处《古今医鉴》卷十
功用益气养血,除湿通痹
主治遍身行痛,乃气血两虚,有火有湿
小和中饮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。主治胸膈胀满,或妇人胎气滞满;因食而成疟粥;病后浊气未净,或余火未清,胃口不开,饮食不进;呃逆;食饮寒凉,或误食性寒生冷等物,致伤胃气因而作呕,寒滞未散而兼胀兼痛;吐利因于过食,或瓜果生冷,以致食留不化,遂成痞膈霍乱;积聚,不堪攻击,只宜消导渐磨者;恶阻,饮食停滞作胀;小儿伤食呕吐,但有食滞而胃不寒者;小儿痞块,兼胃脘停积,食滞作胀;宣疹,饮食停滞,中满作痛者。
名称小和中饮
出处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
主治胸膈胀满,或妇人胎气滞满;因食而成疟粥; 病后浊气未净,或余火未清,胃口不开,饮食不进;呃逆;食饮寒凉,或误食性寒生冷等物,致伤胃气因而作呕,寒滞未散而兼胀兼痛;吐利因于过食,或瓜果生冷,以致食留不化,遂成痞膈霍乱; 积聚,不堪攻击,只宜消导渐磨者; 恶阻,饮食停滞作胀;小儿伤食呕吐,但有食滞而胃不寒者;小儿痞块, 兼胃脘停积,食滞作胀;宣疹,饮食停滞,中满作痛者
泄肝和胃化湿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张泽生方》。具有泄肝和胃化湿之功效。主治萎缩性胃炎。
名称泄肝和胃化湿汤
出处《张泽生方》
功用泄肝和胃化湿
主治萎缩性胃炎
血余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医学纲目》卷十四。主治血淋,内崩,吐血,舌上出血、便血。
名称血余散《医学纲目》
出处《医学纲目》卷十四
主治血淋,内崩,吐血,舌上出血、便血
血瘀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医略六书》卷三十。主治产后溺血,脉涩者。
名称血瘀散
出处《医略六书》卷三十
主治产后溺血,脉涩者
血郁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主治血郁。
名称血郁汤
别名越鞠丸(《玉机微义》卷十七)
出处《丹溪心法》卷三
主治血郁
泻血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兰室秘藏》卷下。具有疏肝行气,凉血活血之功效。主治邪入足太阳膀胱经络,血中有浮热,气分有微邪,发热昼少夜多,大小便如常,有时而发,有时而止。
名称泻血汤
出处《兰室秘藏》卷下
功用疏肝行气,凉血活血
主治邪入足太阳膀胱经络,血中有浮热,气分有微邪,发热昼少夜多,大小便如常,有时而发,有时而止
因篇幅关系,以字母X开头的中药方剂名字只列出前180个,共261个
国学经典 www.51sio2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