矮杨梅皮,中药名。为杨梅科杨梅属植物云南杨梅MyricananaCheval.的果实。分布于云南中部,向东达贵州西部等地。根皮、茎皮或根入药,性凉味酸、涩。具有止泻,止血,通络止痛之功效。常用于痢疾,泄泻,脱肛,崩漏,消化道出血,风湿疼痛,跌打伤痛,外伤出血,黄水疮,疥癣,水火烫伤。
木竹子皮,中药名。为藤黄科植物木竹子(GarciniamultifloraChamp.exBenth.)和岭南山竹子(GarciniamultifloraChamp.)的树皮。分布广西、广东、海南等地。味苦酸,性凉。归肝、胃经。具有清热解毒,收敛生肌的功效。治疗消化性溃疡,肠炎,口腔炎,牙周炎,下肢溃疡,湿疹,烫伤等病症。
盐肤木根皮,中药名。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chinensisMill.去掉栓皮的根皮。分布于全国各地(除新疆、青海外)。具有清热利湿,解毒散瘀之功效。常用于黄疸,水肿,风湿痹痛,小儿疳积,疮疡肿毒,跌打损伤,毒蛇咬伤。
酸不溜,中药名。为蓼科植物叉分蓼PolygonumdivaricatumL.的全草。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等地。具有清热燥湿,软坚散结之功效。常用于湿热腹泻,痢疾,瘿瘤,瘰疬。
深山不出头,中药名。为蛇菰科植物红烛蛇菰BalanophoramutinoidesHayata的全草。分布于西南及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具有清热解毒,止痛,凉血,散瘀消肿之功效。用于胃痛,咯血,跌打损伤,疮疡肿毒,痔疮。
酸角,中药名。为豆科植物酸豆TamarindusindicaLinn.的果实。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。具有清热解暑,和胃消积之功效。常用于中暑,食欲不振,小儿疳积,妊娠呕吐,便秘。
花酸苔,中药名。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花叶秋海棠Begonia cathayana Hemsl.的全草。具有清肺止咳,解毒散瘀消肿的功效。主治肺热咳嗽,乳蛾,百日咳,癖疮肿毒,烧烫伤,跌打瘀肿。
酸叶胶藤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夹竹桃科酸叶胶藤EcdysantheraroseaHook.etArn.,以全株入药。功能主治为:利尿消肿,止痛。主治咽喉肿痛,慢性肾炎,肠炎,风湿骨痛,跌打瘀肿。
酸藤木,中药名,(别名白背酸藤、通天霸、炮子藤、透地龙、鸡母酸、酸醋木、海底龙、入地龙)。为紫金牛科植物酸藤子Embelialaeta(L.)Mez的枝叶或根。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具有清热解毒,散瘀止血之功效。常用于咽喉红肿,齿龈出血,痢疾,泄泻,疮疖溃疡,皮肤瘙痒,痔疮肿痛,跌打损伤。
马鞍叶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faberiOliv.,以根、幼枝及叶入药。根全年采,幼枝及叶夏季采,晒干。功能主治为:根:止泻,安神,止痛,散结。用于腹泻,神经功能症,筋骨疼痛;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。叶、幼枝:解湿毒,祛腐生肌。用于天疱疮,顽癣,皮肤湿疹,疮痈溃烂,烧烫伤。
裂叶秋海棠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裂叶秋海棠BegonialaciniataRoxb.,以全草入药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洗净晒干。功能主治为:清热解毒,化瘀消肿。用于感冒,急性支气管炎,风湿性关节炎,跌打内伤瘀血,闭经,肝脾肿大;外用治毒蛇咬伤,跌打肿痛。
因篇幅关系,以味酸性凉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,共3741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