榅桲皮,中药名。为蔷薇科榅桲属植物榅桲CydoniaoblongaMill.的树皮。植物榅桲,我国新疆、陕西、江西、福建等地均有栽培。具有收湿敛疮之功效。主治疮口不敛,流黄水。
毛葡萄根皮,中药名。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毛葡萄VitisheyneanaRoem.etSchult.[VitisquinquangularisRehd]的根皮。植物毛葡萄,分布于我国陕西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甘肃、湖北、江西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具有活血舒筋之功效。主治月经不调,带下,风湿骨痛,跌打损伤。
酸果藤,中药名。为紫金牛科信筒子属植物酸果藤Embelia laeta(L.)Mez(E.obovata Hemsl.)的根、叶及果实。根、叶:祛瘀止痛,消炎,止泻。根主治痢疾,肠炎,消化不良,咽喉肿痛,跌打损伤;叶外用治跌打损伤,皮肤瘙痒。果:强壮,补血。主治闭经,贫血,胃酸缺乏。
咸酸蔃,中药名。为紫金牛科植物白花酸藤果Embelia ribes Burm.f.的根。具有活血,清热利湿,消肿的功效。主治闭经,痢疾,泄泻,小儿头疮,皮肤瘙痒,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,毒蛇咬伤。
红背酸藤,中药名。为夹竹桃科酸藤属植物酸叶胶藤Ecdysanthera rosea Hook.et Arn的根、茎或叶。具有清热解毒,利湿化滞,活血消肿的功效。主治咽喉肿痛,口腔炎,肠炎,慢性肾炎,食滞胀满,痈肿疮毒,风湿痹痛,跌打肿痛。
白叶刺根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胡颓子科植物福建胡颓子的根。功能主治为:祛风理湿,下气定喘,固肾。
赤小豆叶,中药名。为豆科豇豆属植物赤小豆 Vigna umbellate( Thunb.) Ohwi et Ohashi或赤豆 Vigna angularis(Willd.) Ohwi et Ohashi的叶。具有固肾缩尿,明目,止渴的功效。主治小便频数,肝热目糊,心烦口渴。
马鞍叶,中药材名。本品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马鞍叶羊蹄甲BauhiniafaberiOliv.,以根、幼枝及叶入药。根全年采,幼枝及叶夏季采,晒干。功能主治为:根:止泻,安神,止痛,散结。用于腹泻,神经功能症,筋骨疼痛;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。叶、幼枝:解湿毒,祛腐生肌。用于天疱疮,顽癣,皮肤湿疹,疮痈溃烂,烧烫伤。
破布叶,中药名。为椴树科植物破布叶MicrocospaniculataL.[GrewiamicrocosL.]的叶。破布叶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具有清热利湿,健胃消滞之功效。常用于感冒发热,黄疸,食欲不振,消化不良,脘腹胀痛,泄泻,疮疡,蜈蚣咬伤。
因篇幅关系,以味酸性平的中药材只列出前180个,共12375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