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益剂 【简介】凡用滋补人体气、血、阴、阳的药物为主,组成的方剂,统称为补益剂。补益剂也相应的分为补气、补血,气血双补、及补阴、补阳等五类。
补中归脾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张彦彬方,《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》。为补益剂。具有补气摄血,健脾安神,调理冲任之功效。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(心脾两虚型)。
补中滋荣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方症会要》卷一。为补益剂。主治阴毒发斑。
补中益气加姜桂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不知医必要》卷四三。为补益剂。具有补中益气,温里散寒之功效。主治疟止而痢更甚者。
补阴助阳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辨证录》卷五。为补益剂。具有清热养阴,润肺清心,益气健脾,补血调血,温肺祛痰,开窍宁神之功效。主治阴厥。症见夜间发热,一时厥逆昏晕如死人状,惟手足温和,喉中痰声,不能出声。
地黄饮子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圣济总录》。为补益剂。具有滋肾阴,补肾阳,开窍化痰之功效。主治下元虚衰,痰浊上泛之喑痱证。症见舌强不能言,足废不能用,口干不欲饮,足冷面赤,脉沉细弱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晚期高血压病、脑动脉硬化、中风后遗症、脊髓炎等慢性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阴阳两虚者。
冷秘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》引冷柏枝方。为补益剂。具有温补脾肾之功效。主治大便秘结。症见面色青黑,肢冷身凉,喜热畏寒,口中和,小便清长,夜间多尿,尿后余沥,舌质淡白,苔白润,六脉沉迟,或反微涩。
布精起痿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古今名方》吴承忠传验方。为补益剂。具有输布津液,濡煦气血之功效。主治温热病后足躄不能行,或因温病误服桂枝等辛温太过成痿者。
八珍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瑞竹堂经验方》。为补益剂。具有益气补血之功效。主治气血两虚证。症见面色苍白或萎黄,头晕耳眩,四肢倦怠,气短懒言,心悸怔忡,饮食减少,舌淡苔薄白,脉细弱或虚大无力。临床常用于治疗病后虚弱、各种慢性病,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。
加减复脉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温病条辨》卷三。为补益剂。具有滋阴养血,生津润燥之功效。主治温热病后期阴液亏虚证。症见身热面赤,口干舌燥,脉虚大,手足心热。
因篇幅关系,以补益剂只列出前49个,共49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