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
清热剂

清热剂是一种药物,主要功效用于主治里热证。中医用于治疗里热证的方剂。以清热、泻火、凉血、解毒以及清退虚热等为主要作用,体现中医治法中的“清法”。

清骨散

清骨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证治准绳》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虚热,退骨蒸之功效。主治肝肾阴虚,虚火内扰证。症见骨蒸劳热,低热日久不退,形体消瘦,唇红颧赤,困倦盗汗,或口渴心烦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临床上用于治疗结核病、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热骨蒸等属阴虚内热者。


名称清骨散
出处《证治准绳》
分类清热剂-清虚热
功用清虚热,退骨蒸
主治肝肾阴虚,虚火内扰证
清瘟败毒饮

清瘟败毒饮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疫疹一得》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热解毒,凉血泻火之功效。主治温疫热毒,气血两燔证。症见大热渴饮,头痛如劈,干呕狂躁,谵语神昏,视物错瞀,或发斑疹,或吐血、衄血,四肢或抽搐,舌绛唇焦,脉沉数,可沉细而数,或浮大而数。临床常具有解热,抗血小板聚集,降低血液粘度,抗炎,镇痛,镇静,抗菌,抗病毒,保肝,解毒,强心,利尿等作用。


名称清瘟败毒饮
出处《疫疹一得》
分类清热剂-气血两清
功用清热解毒,凉血泻火
主治温疫热毒,气血两燔证
柴蒿鳖甲汤

柴蒿鳖甲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卷九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透虚热,养阴活血之功效。主治妇人病温,经水适来或适断,热入血室,耳聋口苦,昼则脉静身凉,夜则发热脉数。


名称柴蒿鳖甲汤
出处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卷九
分类清热剂
功用清透虚热,养阴活血
主治妇人病温,经水适来或适断,热入血室,耳聋口苦,昼则脉静身凉,夜则发热脉数
枳实栀子豉汤

枳实栀子豉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伤寒论》。具有清热除烦,宽中行气之功效。主治大病愈后劳复或食复者,症见发热、虚烦、胸腹胀满者。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、慢性肝炎、慢性胰腺炎、肋间神经痛等病。


名称枳实栀子豉汤
别名枳实栀子汤(《千金》卷十)、栀豉枳实汤(《医学入门》卷四)
出处《伤寒论》
分类清热剂
功用清热除烦,宽中行气
主治大病愈后劳复或食复者,症见发热、虚烦、胸腹胀满者
白英菊花饮

白英菊花饮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肿瘤的诊断与防治》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。主治鼻咽癌、胃癌、肺癌等证属毒热型者。症见发热身痛,口干舌燥,头痛,大便干结,小便黄赤,局部红肿,灼热压痛,舌苔黄,脉弦数。


名称白英菊花饮
出处《肿瘤的诊断与防治》
分类清热剂
功用清热解毒
主治鼻咽癌、胃癌、肺癌等证属毒热型者
柴归饮

柴归饮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。为清热剂。具有养营活血,散邪托毒之功效。主治痘疮初起,发热未退,无论是痘是邪。


名称柴归饮
出处《景岳全书》卷五十一
分类清热剂
功用养营活血,散邪托毒
主治痘疮初起,发热未退
柴胡归芎汤

柴胡归芎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寿世保元》卷五。为清热剂。具有疏肝泻火之功效。主治肝火内郁,左右胁俱痛。


名称柴胡归芎汤
出处《寿世保元》卷五
分类清热剂
功用疏肝泻火
主治肝火内郁,左右胁俱痛
柴胡百合汤

柴胡百合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伤寒六书》卷三。为清热剂。具有和解清热,养阴除烦之功效。主治瘥后昏沉发热,口渴,错语失神,及食复、劳复、百合等症。


名称柴胡百合汤
出处《伤寒六书》卷三
分类清热剂
功用和解清热,养阴除烦
主治瘥后昏沉发热,口渴,错语失神,及食复、劳复、百合等症
当归六黄汤

当归六黄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兰室秘藏》。为清热剂。具有清虚热,滋阴泻火,固表止汗之功效。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。症见发热盗汗,面赤心烦,口干唇燥,大便干结,小便黄赤,舌红苔黄,脉数。临床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结核病、糖尿病、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火旺者。


名称当归六黄汤
出处《兰室秘藏》
分类清热剂-清虚热
功用滋阴泻火,固表止汗
主治阴虚火旺盗汗
清胃散

清胃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脾胃论》为清热剂。具有清胃凉血之功效。主治胃火牙痛,证见牙痛牵引头痛,面颊发热,其齿喜冷恶热,或牙宣出血,或牙龈红肿溃烂,或唇舌腮颊肿痛,口气热臭,口干舌燥,舌红苔黄,脉滑数。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、牙周炎等属胃火上攻者。


名称清胃散
出处《脾胃论》
分类清热剂-清脏腑热
功用清胃凉血
主治胃火牙痛

因篇幅关系,以清热剂只列出前64个,共64个

国学经典 www.51sio2.cn

字母索引

国学经典
©2022 m.51sio2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