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里透脓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三。具有益气,解毒之功效。主治侵脑疽,红肿高起,焮热疼痛,脓色如苍蜡,而将溃时。
天南星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十九。主治中风不语,筋脉拘急、疼痛。
天南星散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七。主治小儿眼疳及雀目。
通草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外台秘要》卷七引《广济方》。主治膨胀气急。
通泻利咽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福建中医药》。具有清热解毒,通腑利咽,排脓生肌之功效。主治肺胃积热,复感风温时邪。症见咽喉疼痛,吞咽困难,畏冷发热或寒热往来,大便干结,小便短赤,舌红,苔白或黄白相兼。咽部检查有明显充血,扁桃体肿大I~Ⅲ。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。
团参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仁斋直指小儿方》卷四。具有补气养血之功效。主治小儿虚汗,或心血液盛发为汗。
团参丸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六。主治脾胃气虚,肌体嬴瘦。
通瘀消炎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男女科5000金方》。具有活血通络,消炎止血之功效。主治血精(精室瘀血)。
通幽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脾胃论》卷下。具有润燥通塞之功效。主治胃肠燥热,阴液损伤,通降失司,噎塞,便秘,胀满。脾胃初受热中,幽门不通,上冲,吸门不开,噎塞,气不得上下,大便难。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、食管癌、胃癌、习惯性便秘等属于瘀阻幽门,血枯不润证者。
通脾泻胃汤,中医方剂名。出自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七。主治①《医宗金鉴》:黄风者,发于脾经,初病雀目,日久瞳变黄色,甚而如金。乃脾胃风热,上冲于眼,致生黄膜,泪流赤涩,疼痛极甚。②《血证论》:眼目外障,目衄。
因篇幅关系,以字母T开头的中药方剂名字只列出前140个,共140个